多拉病人有提成
通过进一步的调查,巡察调查还发现,长沙市第四医院违反原国家卫计委《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“九不准”》规定,与各个科室签订责任状,对每个科室的业务量有硬性的考核指标,业务量和科室的奖金挂钩。
医院怎么提高业务量?只有几种主要手段,一是多拉病人,二是过度医疗。
双向转诊本应是医疗资源下沉,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举措,但是在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下,长沙市第四医院的双向转诊彻底变了味,把双向转诊变成了广揽患者的手段。到处招医生,到处签合同。比如基层卫生院接到病人,肯定就不在那里看了,安排到长沙市第四医院去住院,开单的医生就可以收介绍费。
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,本来可以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解决的问题,结果被“套路”进了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治疗,不仅助长了各科室之间抢病人等行业不正之风,也加大了病患的负担。
在长沙市第四医院创收不断增长,业务量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,医院很多正直的医护人员却感到苦恼又无奈!他们觉得,自己被创收和绩效考核绑架了,离自己的职业理想和“白衣天使”的天职渐行渐远。
个别基层医疗单位介绍病人到长沙市第四医院住院可以拿介绍费,本院的职工介绍病人来住院,医院同样支付介绍费。此外,为了多收病人,长沙市第四医院还与一些可能为其输送病人的公司签订协议,公司送病人到医院住院,可按比例提取劳务费。
药品招采缺监管
在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前,药品收入是医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。在段晓明任院长的这十年,给长沙市第四医院供货的药品公司和医疗耗材公司常年无变化。其中,三家公司供应的医疗耗材占长沙市第四医院耗材总采购金额一多半。经巡察组调查,2018年4月,长沙市第四医院鸡内金等100种中药存在加价销售;销售排名前20名的西药中近一大半为采购网中的最高价格;医疗收入中卫生材料费用占比逐年上升。
在段晓明唯经济效益论的指挥棒下,长沙市第四医院“公立医院”的色彩迅速褪去。医院以经济效益论英雄,部分随波逐流的职工,利用职务便利提篮子,谋私利。长沙市委巡察组发现,医院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涉嫌以他人名义挂靠医药公司在四医院卖药。而且,药品招采 网外调价程序简单,缺乏有效监管。
为什么出现这些情况?不仅巡察组在找寻原因,长沙市第四医院的职工们也在反思。明天咱们接着说。